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如表为古籍中对禅让制的不同记载。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史料内容来源
“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祥。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唐虞之道》,编著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论述禅让制度较为完整的文献
“昔免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免于平阳,取之帝位。”古本《竹书纪年》于西晋年间盗掘战国时期魏袅王的蒸菲中发现出土。记录了从夏代至魏裹王二十年的历史
A.神话传说不具有史料价值B.文献记载必须与文物考古相互印证
C.时代愈近历史叙述愈客观D.立场和目的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记载
2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据此可知(     
A.禹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夏B.禅让到世袭经历曲折斗争
C.启通过武力夺取夏朝王位D.关于启如何继位无史可考
2023-10-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黄帝)”。轩辕采取了“修德振兵”“蓺五种(种植五谷)……”等措施,“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获得了胜利。上述传说主要反映了(     
A.原始社会前期各部落战争频繁B.黄帝部落以从事农耕生产为主
C.黄帝的胜利标志进入国家时代D.阪泉之战标志着华夏民族形成
2023-10-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这种不同记载(     
A.说明客观真实的历史不可企及B.源于夏朝未得到科学考古证实
C.表明史家立场影响历史走向D.反映制度转型可能比较曲折
2024-01-0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卷
5 . 关于夏启的继位,有多种说法,如表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出处记载
《战国策》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气
《史记》益让帝禹之子启
《孟子》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A.王位继承采用禅让制B.有比较成熟的文字
C.家天下局面开始形成D.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记载:禹踏遍九州,开山导川,治平水土;“禹迹”所到之处,文明之光普照,宜居宜耕,物产丰富;禹像圣王一样统治九州,四方朝服纳贡。据此可知,《禹贡》的记载(     
A.表明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B.体现出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C.反映出春秋列国对自然的改造D.彰显了周人地理知识的渊博
7 . 《韩非子》中记载“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铆……糊粢之食,藜藿之羹";《墨子》中记载“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庄子》中记载“禹亲自操橐耜……腓无胧,胫无毛”。这些记载可以用来论证(       
A.原始社会私有制产生B.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万邦时代的生产状况D.诸子思想的兼容并包
8 . 有学者认为:历史是真相的史诗,然而它却必然出自人手。又有学者指出:在先秦古籍中,舜继尧、禹继舜是没有不同说法的。但是对于这种传承的方式,儒家和墨家认为是依据选贤举能的原则,是禅让;而法家和古本《竹书纪年》则说成是争夺,是斗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历史撰述者应该抛弃个人的价值观才能做到客观
B.我们今天知道的历史是经过前人筛选之后的结果
C.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载在于撰述者选取的证据不同
D.区分事件的“历史”与记载的“历史”是必要的
9 . 《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启(禹之子)的继位,表明(       
A.部落联盟推举制的建立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C.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确立D.“家天下”模式终结
2023-12-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据《尚书》记载,夏朝每逢农历正月,遒人手持木舌铜铃往各地宣示夏后(王)政令,搜集民意,规谏政事,官师如明知不正而不谏,就要追究责任,甚至受到刑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夏王对地方直接统治B.夏朝刑法十分严苛
C.国家初始形态已具备D.早期国家特征初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