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B.历史记载受时代和主观立场影响
C.久远古书文献相互矛盾难以考证D.历史文献真伪必须得到考古印证
2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两则材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年代久远真相难以还原B.材料记载互相矛盾均不可信
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D.均认为“家天下”由此开始
3 . 据史书记载,启是夏朝第二位君主。下表为古代文献中关于启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     
记载内容文献
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战国策·燕策》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天用弗式。《墨子·非乐》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万章上》

A.启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B.儒家对启品德的颂扬值得商榷
C.古人对启改变传统的争议颇大D.政权更替受家国同构观念影响
2022-1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史记·夏本记》记载,禹死后传位给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为恰,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段记载说明,在禅让制下(     
A.禹直接传位子启破坏了规则B.继承人需要得到诸部落认可
C.启的行为违背了禅让的规则D.益主动让贤体现了高风亮节
2023-10-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竹书纪年》记载:“禹立四十五年,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天下归启”说明(     
A.社会贫富分化出现B.最早奴隶制国家建立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 . 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其中“九族"是与邦国君主家族血缘关系最近的宗族集团,即所谓“帝之九族”。据此可知,万邦时代(     
A.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的基础B.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C.已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D.体现出聚族而居的特点
2022-10-07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考古文化遗存是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依据。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纠结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请列举在现今中国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至少四处),并总结这些遗迹的分布特点及其体现出的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趋势。
(2)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写出新时器时代两种典型的文化遗存。(北方、南方各一处)
(3)有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围绕此观点,对下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做出相应评价。(任选四项)
类别考古发掘评价
宫城宫城规划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呈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为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
祭祀宫城北区有最早的大型国家祭祀区,祭祀权利被上层贵族垄断。
墓葬墓葬从规模和随葬品规格上分成多个等级:既有最高等级墓葬中的玉质礼兵器;又有一般墓葬中的陶制礼器。
作坊南部的大型作坊区主要为绿松石作坊与青铜器作坊,且外有围墙。
龙形器绿松石龙形器,龙身体附着菱形花纹,由绿松石片侧立而制,龙身上着一铜铃,形象生动传神。

——摘自江昊然《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


(4)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朝都城,研究者还存在争议。如确认这一结论,你认为还需补充什么证据?
2023-10-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主观题强化卷)
8 . 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官室。”这表明(     
A.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B.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
C.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D.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的不同记载客观上反映了(     
A.禅让制在传承中完善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世袭制形成的曲折性D.启开创奴隶制国家
10 .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A.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
B.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高于出土文物
C.对商王世系的研究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D.出土文物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