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关于夏启的继位,有多种说法,如表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出处记载
《战国策》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气
《史记》益让帝禹之子启
《孟子》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A.王位继承采用禅让制B.有比较成熟的文字
C.家天下局面开始形成D.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2 . 下表是不同史籍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益干(侵夺)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
(帝禹)以天下授益。……益让(位)帝禹之子启……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同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
A.禹改变了王位传承的方式B.传位于启是禹内心的想法
C.启通过暴力手段夺得王位D.王位最终落到了启的身上
2023-11-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 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由此可知(       
A.启继禹位事实存疑B.史书文献缺乏实证
C.史料矛盾均不可信D.历史论证需要慎重
4 . 据《博物志》记载:“昔有洛氏,宫室无常,囿池广大,人民困匮,商伐之,有洛以亡。”与材料中“有洛”相关的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姜寨遗址B.陶寺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
2023-10-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周易·系辞》中记载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本草经》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些记载可用来说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A.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B.生产技术实现突破
C.社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D.重农思想已经萌生
6 . 《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启(禹之子)的继位,表明(       
A.部落联盟推举制的建立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C.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确立D.“家天下”模式终结
2023-12-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7 . 关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传承,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则写道:“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据此能够认定的史实是(     
A.益将王位让于启B.启用武力夺取王位C.禹将王位传给启D.启最终继承了王位
2023-1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韩非子·五蠹》篇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未重以为民先。”《论语·泰伯》篇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汕’。”《孟子·滕文公》上篇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这可以说明夏朝(     
A.统治者具有敬天保民思想B.社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C.精耕细作农业体系已出现D.施行仁政以建立统治秩序
22-23高二下·安徽滁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75年,河南堰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一件长流平底三足青铜爵,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青铜酒杯”。《世本》记载有夏代“杜康造酒”“少康作林酒”“仪狄作酒”“太康造林酒”,当时酒主要是专属享用物品,所以在亡夏的夏桀那里仅有少量的酒的篇章记载。这些资料可用于印证夏代(     
A.人的需求提高了铸铜水平B.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
C.农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高D.社会运转靠礼制加以约束
2023-05-27更新 | 48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之从部落到国家·随堂练习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记载,夏朝大禹曾实行“任土作贡”制度,即开展土地经界勘丈,设置专门负责绘制人文地理图、丈量划分田地的官员,按照九州的水土肥沃贫瘠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将土地划分为九个等级,以此登记造册收取贡赋品。据此可知,“任土作贡”(       
A.实际上是井田制的萌芽B.根源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旨在提升单位面积亩产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