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A.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
B.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高于出土文物
C.对商王世系的研究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D.出土文物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记·夏本纪》记载:“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的不同记载客观上反映了(     
A.禅让制在传承中完善B.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C.世袭制形成的曲折性D.启开创奴隶制国家
3 . 据《史记·五帝本经》记载,五帝之一的舜在位时,设置“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人民,伯益管山林。同时,舜还镇压了所谓的“四凶族”等反对势力。这说明当时(     
A.专制王权正式形成B.国家初始形态具备
C.王位世袭取代禅让D.原始民主制度完善
4 . 被尊祀为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在殷商甲骨文中,没有找到记载;《山海经》里只是诸帝之一,到春秋战国被定于一尊。春秋末《国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由此可知,黄帝传说的发展(       
A.有利于华夏认同,政治走向集权B.表明黄帝时期具备了国家初始状态
C.可用于研究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D.反映了古代中国氏族社会生活情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史记》记载,“轩辕”所处时代,各个部族相互“侵伐”,轩辕于是习武行兵,征讨好兴不义之战的部族,被各部尊为“黄帝”。黄帝长期“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在行政上“抚万民,度四方”,实现了“万国和”的局面。这反映出(     
A.只有战争才能实现和平B.黄帝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C.交通交往促进民族认同D.各部落之间的文化差异明显
6 . 下面表格为尧舜禹时期相关史实的记载。据此推断,该时期(     
记述出处
尧舜时期,已设有辅佐他们的四岳、十二牧、司空、司徒、士、共工、虞、佚宗、典乐、纳言等官职《尚书·尧典》
舜命皋陶作“士”(国家法官);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省灾肆赦,怙终贼刑《尚书·舜典》
到禹时,“令民皆别禹,不如言,刑从之”《史记·夏本纪》
A.出现了邦国林立的局面B.是我国可考信史的开始
C.开始逐渐进入文明时代D.具备早期国家基本雏形
7 .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下列遗址最有可能的是能体现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是(     
A.仰韶文化遗址B.二里头遗址C.殷墟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
2022-08-15更新 | 1660次组卷 | 23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竹书纪年》记载:“自禹至桀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尚书·多士》记载:“殷革夏命。”20世纪50年代末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这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考古学依据。这说明
A.文献记载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B.考古是探寻历史真实的唯一途径
C.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缺失D.考古发现可以与文献记载相互佐证
9 . 据《尚书》记载,尧舜时期已设有辅佐他们的四后、十二牧、司空、共工、虞、佚宗、典乐、纳言等官职。舜曾命皋陶作“士”(国家法官);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材料可以印证该时期(     
A.形成完善的官僚体系B.原始民主政治得以发展
C.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10 . 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段材料表明(  )
A.舜代尧职属于禅让制B.舜代尧职属于宗法制
C.舜代尧职属于分封制D.舜代尧职开启世袭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