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022-06-14更新 | 8199次组卷 | 57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2021-09-12更新 | 5675次组卷 | 7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3878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河东第三十二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2018-11-28更新 | 2243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19届第一学期 高三历史开学考考试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论语》中记载,孔子去卫国,冉有驾车。到卫国后,孔子说:“人真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曰:“富之。”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曰:“教之。”这反映出孔子
A.主张弘扬教育的万能论B.认为教育基于经济发展
C.宣扬士庶等级贵贱有序D.鼓励发展封建土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孔子整理编订的古代文化典籍史称“六经”,它倾注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使中国典籍文化传统绵绵不绝。下列典籍中不是由孔子编订的是
A.《春秋》B.《易经》C.《论语》D.《诗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孔子是先秦时期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     
①“克己复礼”   ②“隆礼重法”   ③“兼爱尚贤”   ④“有教无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孔子在评价出身贫贱但富有才干的弟子冉雍时说:“雍也可使南面(做一国之君)。”这反映了孔子
A.举荐贤能不分亲疏远近B.坚持“有教无类”理念
C.突破了传统的用人观念D.不遗余力恢复周礼
9 . 孔子教学的最初目的是
A.培养具有技能的专门人才B.培养具有治国本领的通才
C.使学生们“成人”D.使学生们举止合乎礼教
2022-04-2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孔子身后到东汉初的五百年间,孔子形象凡四变:由子贡作俑,使孔子由普通贤人一变而为超级贤人;由孟轲发端,荀况定型,使孔子从贤人再变为圣人,凌驾于世俗王侯之上而在人间不得势的圣人;由董仲舒首倡,西汉今文博士们应和,使孔子从不得志的圣人,三变为接受天启,为汉制法的“素王”;由王莽赞助在先,刘秀提倡于后,使孔子从奉天命为汉朝预作一部法典的“素王”,四变为传达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伺候还有韩愈、欧阳修的孔子,程颐、朱熹的孔子,陆九渊、王阳明的孔子,顾炎武、戴震的孔子,直到近代康有为的孔子等等。总之,在历史进程中的孔子,存在“真的孔子”与“假的孔子”。

——摘编自朱维钟《历史的孔子与孔子的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孔子形象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