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求赙”。西周以来“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相反,天子却要向诸侯进行聘问。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已经彻底崩溃B.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C.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宗法制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时期“齐有彗星”,齐侯以祭祀祛除不祥,晏子说“无益也,祗取巫焉”,认为“祝史之为,无能补也”。面对水灾,百姓祭祀神龙时,子产指出神龙与水灾无关,坚持“吾无求于龙”,不必祭祀。这反映出当时(     
A.礼乐制度受到冲击B.德治思想成为主流
C.人文意识逐渐萌发D.祭祀传统遭到背弃
3 . 《左传·隐公四年》,载卫国内乱,公子州吁通过政变上台而担心君位不稳,其亲信建议“王觐为可”。成公十五年曹国公子臧刚即位,“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据此可推断,当时(       
A.政治伦理关系严密而有序B.礼崩乐坏的局面尚未形成
C.王权统治合法性得到重视D.周王仍有较大政治影响力
4 . 徐喜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盛行着家臣制,春秋末期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家臣制(     
A.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B.奠定了官僚制的基础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利于维护周王室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左传·昭公十四年》云“好于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左传·成公十三年》载晋厉公遣人指责秦“倾覆我社稷,帅我鹜贼,以来荡摇我边疆”。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诸侯国之间有明确的疆界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国家统一成为必然的趋势D.秦国对经营边疆的重视
6 . 在春秋末期。曾一度出现了“私肥于公”、“大夫皆富”的局面。如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出现上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等级分封的解体B.宗法血缘关系瓦解
C.封建经济的逐渐发展D.井田制的日趋崩溃
2023-11-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据《左传•桓公五年》记载:“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据此可知(     
A.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B.周天子仍有“天下共主”之名
C.周郑之间关系较为融洽D.郑国已确立霸主地位
8 . 《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分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孔子的“道”与老子思想一脉相承B.孔子认为天下无道的责任在诸侯
C.孔子意在维护周天子的地位权力D.反映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落
9 . 春秋中期以前,各国卿大夫若行求“富”之实,国君将依礼制以“贪(侈)”之名惩罚,到春秋后期,晋、鲁、秦等国卿大夫群起争“富”,大肆敛聚土地、财货,并且用“富”这一新概念对自身“贪(侈)”之举进行正当化的修辞。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私有制的兴起发展B.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C.新兴地主掌控政局D.旧秩序正逐渐瓦解
2023-07-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近年来,临淄齐故城周边大型贵族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琉璃制品。经考古研究确认,该类琉璃器应为地中海东岸生产而传入齐地的舶来品(如图)。据此可知,当时(     
      
A.齐国的琉璃制作工艺领先世界B.中西方之间已有直接交流
C.齐国与海外存在经济文化联系D.丝绸之路推动了物种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