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2-23高二上·广东江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鞅变法时期,官吏和“大夫”以上爵位的人,一般不编入什伍,即使编入什伍,也不因四邻犯罪而负连坐之责。这从侧面证明什伍连坐(     
A.从事实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与奖励耕战的政策有所相悖
C.是以民众为防范对象的制度D.是对旧贵族加强制约的制度
2022-09-23更新 | 448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
22-23高三上·湖北恩施·开学考试
2 . 有学者指出,现有关于商鞅变法中将土地私有化的依据仅仅是《汉书.食货志》中董仲舒的言论,除此再无别的资料可以证明当时秦国土地政策是私有制,反倒是《云梦秦简》和《青川秦牍》中的记录可以佐证,在商鞅变法时,秦国土地政策是国有制,这可以看出(     
A.史学观点随时代发展B.历史很难被准确认知
C.亲历者的记录更客观D.历史史实有不确定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中期的商鞅,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重法名世。在变法改革中,商鞅强调国家应采用重刑使人们守法以避害,还应用重赏吸引人们循法以逐利,刑的威慑作用大于赏,“先刑而后赏”。他注意到官吏犯罪的危害性远大于一般百姓,甚至会使百姓效仿其行,不守法度。因此,设置监察官吏的专职官员,明确各级官吏的权责,特别鼓励官吏间相互监督、检举揭发。他还注重培养人们主动守法的意识,树立和强化法律公平、公正的权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此外,商鞅要求法律条文须具体明确、通俗易懂,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扩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战国策》赞叹道:“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其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编自隋淑芬、施建中《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法治改革的影响。
2022·广东·二模
4 . 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这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
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
2022-04-30更新 | 1704次组卷 | 12卷引用:高频考点08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运动-【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湖南邵阳·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国的祖先活跃在汗水、渭水之间(今甘肃天水和陕西宝鸡一带),经常与西方的戎族发生战争。商鞅曾评价说:“始秦戎狄之救,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吕氏春秋·高义》载:“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在那些中原诸侯眼中,秦国与“夷狄”并无二致。秦孝公在回顾此前秦国历史时,对此深感耻辱,发出了“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感叹。

汉初儒生贾谊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称商鞅变法后“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进行社会风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和司马迁评价商鞅社会风俗改革的不同,并分析其共同目的。
2022·浙江绍兴·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有“老秦”之誉的秦国崛起奋进并走向强大,无疑为秦王嬴政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秦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施按军功大小封赐的军功爵制B.将秦、赵、燕北部长城连接起来
C.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D.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2022-04-09更新 | 524次组卷 | 6卷引用:秘籍08 政治制度-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夏朝,便有了连坐制的雏形。据《尚书》记载,被后人称颂为贤君的夏启和商汤在出征之前的训词中威胁部下,警告他们如果在战争中不听从命令,就会将犯者连同其子一并处死,这是族刑在立法上最早的记载。到了秦国商鞅变法时期,商鞅主持建立了一套更加严密的“连坐制”。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正是连坐制度将秦国打造成部了一个绝对掌控在君主手中的社会,国家意志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商鞅设定的法律如同文一只大网,把整个社会牢牢罩住。连坐制度与宗法制度相伴整个封建文明始终,共同调整维护了几千年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朱永昌《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等


(1)概括商鞅推行什伍连坐制的背景。
(2)指出商鞅推行的什伍连坐制的特点。
2022-02-12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定民之居,成民之业”,管仲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工商专心本业,免服兵役。士乡即农乡,平时农夫耕田,战时当兵。士乡规定:“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每家出兵一人,“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这是兵农合一的劳动力编制,对于加强齐的国力当然起不小的作用。管仲相桓公,制定了“尊王攘夷”的策略,对于团结友邦、打击敌对势力,提高本国在列国中的地位,收到显著的效果。据统计,齐桓公在位的四十余年间,齐会盟诸侯二十六次,用兵二十八次。这都有管仲的功劳。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在齐国采取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
9 . 战国时期“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商鞅变法则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这说明
A.个人奋斗决定社会关系变动
B.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相互推动
C.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D.战国时期的大变革造就了商鞅变法
10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2021-05-25更新 | 110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