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商鞅指出,“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该论述
A.指出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B.表达对秦国现状的担忧
C.强调人口与土地数量比要相适应D.注重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3 .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削弱奴隶主阶级,并逐步发展壮大了封建地主阶级,从而改变了秦国内部的阶级结构。下列措施与之相符的是
A.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行政上普遍推行县制D.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4 . 学者柏杨说:““变法'是人类智慧所能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以下改革与上述文字最贴切的是
A.战国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两税法改革D.宋王安石变法
5 .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
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2021-02-02更新 | 516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节选自《史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7 . 商鞅变法,既影响深远,又争议不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   荀子在参观秦国后,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人民敬畏官府、官吏忠于国家、士大夫舍私为公,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顺从于法制,颇有古风;而汉代贾谊则批评商鞅舍弃礼义,专用法制,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 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颁布"分异令"后的家庭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颁布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及原因,并揭示评价的本质。
8 .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国家按照军功大小封爵赐田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说明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
(2)结合所学知识,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哪国的什么变法?此变法与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之间有什么关系?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1-01-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封建的君臣关系趋向瓦解,封建等级制日益败坏……礼崩乐坏,下克上,公室衰而私门强大,一些国家的卿大夫逐渐取得了国君的地位……中国的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思想文化异彩纷呈,群星璀璨,人才济济。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秦孝公三年,商鞅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显然,这里是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孝公十二年再次颁布《分户令》,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均属违法行为。通过《分户令》,商鞅把大家庭析分到最小限度。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韩非子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政治、文化领域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推行《分户令》的意义。除《分户令》外,商鞅变法在经济领域还有哪些措施?
(3)指出材料三中二者评价商鞅变法的角度,并简析他们如此评价的主要原因。
2020-12-2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