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论:……对天下人类有最诚挚的爱,据孟子说杨朱主张为我,要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他也不干;而……却不然,他自行剪短了头发,穿起农夫们那种便于生产劳作的鞋子,来做“利天下”的事业。材料中的“……”最有可能是
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
2020-06-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
B.孔子主张“仁”与“礼”,“礼”是其思想的核心
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以自苦为极”
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天行有常”
2020-05-28更新 | 186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以下对各学派描述匹配正确的是
①未能事人,焉能事鬼?②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③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④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A.儒;墨;法;道B.墨;法;儒;道
C.儒;法;墨;道D.道;法;墨;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诸子中的“子”的称呼,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它有两种意义,称人时意义是“先生”,称著作时意义是“全集”。只有李耳,据说因为他太老了的缘故,特别尊称他为“老子”。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宋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孔子主张“仁”与“礼”,“礼”是其思想的核心
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推崇夏朝的政治
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天行有常”
6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7次组卷 | 39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大附属东阳花园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土人颇受重用,当时出现了众多学说和学派,这些学派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其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儒学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B.墨家代表下层平民的立场
C.儒墨两家的社会关注点不同D.墨子主张以礼治国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又说“贵贱有序”。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2019-11-23更新 | 249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嵊泗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列属于墨子思想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兼爱”、“非攻”、“尚贤”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