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算。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家对仁政的追求B.反映了平民阶级的诉求
C.带有一定的无为而治色彩D.顺应了改革变法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四家学说的相关论述。据此可推知,四家学派的
学派论述
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大力宣扬为民谋利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
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政治
璺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

A.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B.背离了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
C.具有同源异流的特征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2021-07-14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礼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2021-07-08更新 | 9276次组卷 | 7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
墨子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韩非子认为“道无双,故日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客”
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C.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
2021-06-08更新 | 536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道家、墨家
C.道家、儒家D.儒家、法家
2021-05-08更新 | 230次组卷 | 3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墨子·鲁问》一书中记载墨子评鲁班制作出的木鹊:“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削刻)三寸之木,而任(承载)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子意在
A.宣扬劳动实践意义B.弘扬工匠精神
C.强调技术实用价值D.鼓动富国强兵
2021-05-08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墨子·尚贤》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反映了墨子
A.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尚贤B.反对宗法世卿世禄制度
C.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D.强调构建政治和谐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强调节用,抨击君主、贵族的著侈浪费行为,并要求身体力行。该流派是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9 .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嘛。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儒墨法道B.道儒墨法C.儒法墨道D.道墨法儒
2020-12-21更新 | 258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20-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