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农业动力的变革引发了整个社会纷繁复杂的大改组,促使一个以才学立身的社会阶层活跃于世。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     
A.私学取代官学的影响B.选官制度变革的内容
C.诸侯变法的思想渊源D.百家争鸣兴盛的背景
2 . “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材料所指的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C.焚书坑儒D.商鞅变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从春秋末期到西汉王朝。在此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变,土地所有权从国君和贵族手中滑出,重新分配。新兴的地主阶级,向世袭的贵族阶级挑战……一个人的权力,决定于他的思想和能力,不完全决定于他的祖先成分……中国所有的古哲学思想和文化创造,在这个时代纷纷出现,使华夏人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辉煌时代。”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个“黄金时代”的社会巨变有哪些?

材料二   1894—1911年,我国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仅占20%左右。列强按照各自的需要设计和修建铁路,标准不一,造成了中国铁路的混乱和落后局面。1912年,袁世凯宣布“统一路政”,把各省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列强夺得的路权达13000多公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执政以后,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合资”的方式修建铁路,共修建铁路约15000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到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1982年,我国政府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


(2)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铁路所有权”和“铁路发展速度”两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解读铁路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向欧洲提供了一笔数字空前庞大的美元,并鼓励欧洲提出一个统一的复苏计划。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同一年,美国通过新的贸易法,要求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这表明美国在相当程度上承认欧共体与美国的经济地位趋于平等。


(3)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0-05-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李静《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指出两次思想运动所承担的相似的历史使命。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2021-01-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