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认为“今若使天下之人,偕皆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韩非子认为“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两者的主张(     
A.均倾向于强化社会控制B.基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C.导致鬼神信仰开始动摇D.否定了传统的天命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提出了“非乐”的思想。该思想家的流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某重要学派针对当时的战乱动荡局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强凌弱、众暴寡、富侮贫、贵傲贱”的阶级压迫,主张人人“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22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墨家主张爱无差等,不避亲疏。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泯灭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差别,将别人的父亲等同于自己的父亲,那就等于没有自己的父亲。这种认识差别主要是由于二者
A.对孝道的态度不同B.阶级立场不同C.对其他学派的排斥D.社会环境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墨子认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通‘乌’,哪里)得不禁恶而劝爱”,荀子认为“涂(通‘途’)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他们眼中的“圣人”的共同点是
A.尽善尽美B.仁政治国C.德行高尚D.忧国忧民
2022-05-24更新 | 33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B.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C.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D.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2022-05-02更新 | 398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墨子所忧虑和关注的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他所要求的是“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由此可知墨家
A.主张非攻、兼爱B.志于实现国家统一
C.崇尚节用、尚贤D.具有以民为本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一人才观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主张不谋而合
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D.“尚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