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09次组卷 | 108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时期,晋楚鄢陵之战中楚人苗贲皇为晋国出谋,楚国任用晋人伯州犁,出现了“楚材晋用”和“晋材楚用”的情况;战国时期,秦王重用楚国人李斯,“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华夏认同B.不同学派提出各自主张,出现百家争鸣
C.统治者为争霸招揽人才,推动士人流动D.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3 . 商代时期,玉器不仅是权力的载体,而且也被赋予了永生功能。春秋时期,“以玉比德”的观念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佩玉风尚逐渐形成。这表明从商到春秋(       
A.传统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B.旧有政治体制逐渐崩溃
C.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D.儒家仁义思想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初期,滕国和鲁国都为姬姓诸侯,滕称鲁为“宗国”,而鲁称周为“宗周”。这表明当时
A.已经出现诸侯争霸的迹象B.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威胁C.宗法分封制仍有重要影响D.血缘关系纽带日渐松弛
2022-05-02更新 | 34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列成语典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史事,给它们确定一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退避三舍晋文公在即位前流亡时曾被楚成王收留,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将退避三舍(九十里)。后来晋楚相争,两军在城濮相遇,晋军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楚庄王在推行霸业时,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追问象征王权的九个鼎的大小轻重
孰不可忍鲁国权臣季氏使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六十四人)的舞乐队。孔子谈到季氏时,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A.诸侯争霸B.战争频繁C.艺术发展D.社会变革
2023-03-25更新 | 32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左传》中关于周、郑关系的一些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公元前720年周、郑交质,王子州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公元前720年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公元就707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A.诸侯交战此起彼伏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中央集权受到挑战D.君主专制日益衰落
7 . 在春秋时期,宗族有氏,贵族男子以氏相称。图2显示了士在行政人员中所占比例和无氏的行政人员比例。这一变化说明
A.奴隶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B.传统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C.贵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D.官僚政治已经初步形成
8 .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制度成为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最早的交质活动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周平王太子狐“为质于郑”,郑庄公世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交制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B.诸侯纷争有效解决
C.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D.阶级矛盾得以缓和
2022-12-04更新 | 342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时期,周王和诸侯、卿士之间实行定期的会盟朝聘之礼。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由诸侯主持的会盟就有22次之多,而诸侯之间的朝聘更是频繁。会盟朝聘活动的变迁表明(     
A.礼乐制重在规范人伦秩序B.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
C.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瓦解D.思想变革影响政治形势
10 . 春秋后期,先后出现了卿大夫专权和“陪臣(私家臣属)执国命”的现象。“学在官府”格局瓦解,学术文化重心下移。这些情况
A.引发诸侯各国相互进行争霸战争B.导致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开始丧失
C.成为周王朝统治分崩离析的起点D.促进战国时期发生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