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晋楚鄢陵之战中楚人苗贲皇为晋国出谋,楚国任用晋人伯州犁,出现了“楚材晋用”和“晋材楚用”的情况;战国时期,秦王重用楚国人李斯,“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华夏认同B.不同学派提出各自主张,出现百家争鸣
C.统治者为争霸招揽人才,推动士人流动D.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时期,诸侯国君朝觐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中小侯国“聘问”霸君的事例却很多。例如,鲁国“聘问”晋君12次、楚君1次。公元前545年,齐、陈、蔡、燕等国国君曾共同“聘问”晋平公。由此可知(     
A.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B.诸侯争霸现象严重
C.宗法血缘关系受到冲击D.晋国实力最为强大
3 . 西周时期,周王以五等爵制为原则确立对诸侯的统治秩序。如表为关于春秋时期五等爵制的相关记述。这说明春秋时期(     
《左传》僖公四年,许君卒于齐桓公伐楚军中,葬之以侯,礼也。
《吴语》吴王对晋人说:“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进则不敢,退则不可。”
A.政治传统仍有约束力量B.礼崩乐坏形势日趋严峻
C.诸侯争霸成为社会趋势D.五等爵制推动社会转型
2023-11-11更新 | 474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是早期史学发展的重要节点,历史表述主题侧重点由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变为贵族和诸侯功业等,中下级贵族及士阶层逐渐成为历史表述的主体,开诸侯国史著述之风、私人述史之风。这反映当时(     
A.士族政治开始出现B.传统秩序受到挑战
C.宗法观念持续强化D.礼乐制度土崩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时期,诸侯相争,大国肆意僭越礼制。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大批思想家和政治家极力主张以礼治世。他们活跃于各诸侯国,宣扬礼对政治的作用,或影响当权者的决策,或直接参与政治,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据此可知当时(     
A.礼乐制度破坏殆尽B.社会秩序亟待重建
C.儒家思想逐渐成熟D.思想文化较为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中期以后,各国间的战争逐渐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即由重“偏战”(各占一面相对)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演变为“出奇设伏、兵不厌诈”;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这(       )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B.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
C.表明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D.反映出传统宗法体系开始解体
7 . 电视剧《狂飙》中的主角高启强凭借《孙子兵法》叱咤京海市,被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产生的背景是(       
①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②君主专制集权形成
③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 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然至春秋时期,家臣由西周“宗法性家臣”发展成春秋后期掌握国家命运的“陪臣”。这一现象表明春秋时期(     
A.血缘政治不断发展完善B.封建贵族享有广泛特权
C.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D.官僚政治体制逐渐萌发
9 . 鲁国为周公封国,周之最亲莫如鲁。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人向鲁国“求赙(以财助丧)”。公元前717年,周境内发生灾荒,王室向鲁国等国“求籴(米)”。公元前697年,周王室向鲁国“求车”。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宗法,完全崩溃B.天子式微,礼崩乐坏
C.井田瓦解,铁犁牛耕D.私学兴起,百家争鸣
10 . 春秋战国时期,韩非认为尊重和崇尚人才会使国势强盛;管仲认为要管理好国家,最关键的是人才,要“举而得其人”;墨子认为人才要德才兼备。诸子人才思想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争霸战争环境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才B.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当政掌权的要求
C.反思宗法血缘关系下世官制的弊端D.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
2022-03-05更新 | 318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6月)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