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封建”秩序开始瓦解,周王室式微,各诸侯国之间斗争剧烈,“井田制”逐渐崩溃等一系列经济变革,使得原先的贵族等级制度走向解体,与之相关的周代礼乐文明也难以维持,在动乱和战争中,百姓生活常常陷入困顿和窘迫之中。这个时候,孔子将目光再次转移到了“君子”身上,只不过这个“君子”不再是享受庇荫的世袭贵族,而是以新兴士人为主的群体,可以在位,也可以暂不在位,但都必须具备某些特质。

——摘编自王云路《君子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言论中的“君子”形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君子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3)若要进一步探究先秦儒家君子观的发展,还可以补充哪些材料?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论语》

材料二 先秦至汉代孔子的不同形象

春秋汉代

孔子自嘲“似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史记》

“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

——王充《论衡•本性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地位不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孔子思想进行评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追求的目标。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与孟子对周王室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三   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

材料四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五   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一方面依靠强制。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三中孔子和柏拉图都描绘了一种社会,各有其特点,其共性是什么?
(3)材料四、五中孔子和柏拉图在国家治理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共同命运?为什么?
2022-04-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