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商鞅认为“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因此,他第二次变法时只向农夫普遍授田,对于从事商贾技艺者不授田,这些人需要靠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商鞅推行的授田法(     
A.旨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B.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导致商人操纵粮食价格D.突破“工商食官”局面
2 .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富国强兵,各国掀起了变法革新的潮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对推动社会转型起根本作用的是(     
A.“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B.“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C.“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3 .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     
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
C.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
2022-10-16更新 | 135次组卷 | 35卷引用:新疆沙雅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伴随生产工具的进步,古代社会劳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
A.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B.当时民众的赋税非常沉重
C.统治阶级鼓励小家庭政策D.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上,春秋时期已有县、郡,大多为国君直属或国君别都。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为广泛,秦国商鞅普遍推行县制,每县设令或丞为一县之长,由国君直接任免。材料表明商鞅这一举措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B.率先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消除了西周分封制弊端D.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7 . 商鞅变法先是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倍其赋";后又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据此推断,商鞅变法
A.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B.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C.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管理体制D.促成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
2021-03-04更新 | 1284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2019-01-30更新 | 2496次组卷 | 40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是为了:
A.消灭旧贵族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以法治国D.废除分封制
10 .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2016-11-27更新 | 499次组卷 | 29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