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它确立的法治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现行的法治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家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关键时刻,却竭力推销其赤裸裸的君主专制理论,完全不把民众放在眼里,要求实行恐怖统治。就连当时日益普遍的要求君主兼听、纳谏以制约专权的呼声,法家都不屑一顾。商鞅变法将这一专制理论付诸实践,用残酷措施来治理、打击民众用全面军事化的组织措施来对内强化控制。

——黄永康《商鞅变法及经济思想》

材料二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商君书·赏刑》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对内强化控制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产生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立法理念,并简析其价值。
2020-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二次模拟(5月) 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法律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保证变法得以全面贯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废俗而为之法。

——《商君书》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商鞅进步的法律观还表现在充分发挥的广泛社会功能,不断扩充法律内容,扩大法律调整的范围,将秦国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使社会成为有组织有序、结构严整的有机整体。

——刘树林《商鞅变法的历史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律观。

(2)材料二中商鞅是如何推动法制实施的?概括其效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商鞅法律观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