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节葬”、“节用”
B.孔子主张“仁”与“礼”,“礼”是其思想的核心
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以自苦为极”
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天行有常”
2020-05-28更新 | 186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又说“贵贱有序”。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2019-11-23更新 | 249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嵊泗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墨子说:“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大害也。”这说明墨家思想
A.适应社会变革需要B.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C.在争鸣中发展完善D.对儒家思想的褒扬
4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17-10-19更新 | 351次组卷 | 30卷引用:【优选整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墨子》有云:“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B.宗法制积极的政治作用
C.墨家对地方治理的理想化追求D.天子直接处理地方事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孔子主张“保守”,那么先秦诸子不“保守”的就极少。如果说到“消极”,孔孟大儒的消极因素更多。如果说到“专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符合。这说明(     
A.思想一统趋势已经出现B.固化价值判断影响历史理解
C.诸子百家互相交流借鉴D.专制集权理论成为普遍共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

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土人颇受重用,当时出现了众多学说和学派,这些学派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其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