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在《商君书》《韩非子》中,‘尊君权’是一个基础性理论观点,但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无论是君主还是法家,都不大可能追求‘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专制政体。”该学者意在强调,战国时期(     
A.君主尚未高度集权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C.国家认同观念形成D.法家思想兼采了百家之长
2024-03-06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2 . 徐喜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盛行着家臣制,春秋末期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家臣制(     
A.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B.奠定了官僚制的基础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利于维护周王室统治
3 . 商代时期,玉器不仅是权力的载体,而且也被赋予了永生功能。春秋时期,“以玉比德”的观念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佩玉风尚逐渐形成。这表明从商到春秋(       
A.传统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B.旧有政治体制逐渐崩溃
C.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D.儒家仁义思想广泛传播
4 . 《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分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孔子的“道”与老子思想一脉相承B.孔子认为天下无道的责任在诸侯
C.孔子意在维护周天子的地位权力D.反映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铭文的“威仪”原本表达了“帅型祖考威仪”的政治意识。春秋以降,“威仪”逐渐泛化为社会成员基本礼节的代名词,而且在时人眼中,“保姓受氏”已算不得不朽,个人德业流芳百世方为不朽,故有以威仪“省祸福”“定命”之说。这种变化反映出(     
A.克己复礼观念的强化B.诸子诉求异曲同工
C.慎终追远意识的传承D.社会秩序渐趋重塑
2022-09-09更新 | 25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晚期,诸侯相互攻伐,楚国国君熊渠也兴兵于外,取得江汉之间的大片土地,并封其长子为句亶王,次子为鄂王,少子为越章王。这反映了(     
A.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增强B.分封制度瓦解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D.宗法制度崩溃
2022-07-24更新 | 182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宋襄公主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即不伤害受伤者,不俘虏头发花白者。春秋晚期的兵书《孙子兵法》却言:“兵者,诡道也”,此现象反映了
A.作战方式的变化B.礼乐制度的崩溃
C.战争观念的改变D.社会制度的转型
8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时,参加会盟的诸侯国只有齐、鲁、宋、卫等七国,周王派代表参加。到了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践土会盟时,参加的诸侯国增加到九国,周王也被晋文公“召”来参加会盟。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B.宗法分封制逐步遭到破坏
C.君主专制体制逐渐趋向于成熟D.天下一家的理念日益强化
9 . 下表是关于周代部分战争的记载。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周代
时期内容节选出处
西周早期臣谏作为邢国官员,作战中听命于周王的指挥臣谏簋铭文
西周晚期周王命令晋侯协同自己亲征,参加对东方“夙夷”的作战晋侯苏编钟铭文
春秋时期周桓王率陈、蔡、卫等诸侯国军队讨伐郑庄公,周王军队大败《左传》


A.君臣名分长期存在B.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C.王室军队实力有限D.分封制度存在缺陷
10 .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人送来了祭肉,同时让桓公“免去下拜受赐的仪节”,但齐桓公仍按照礼仪下拜。会盟后,诸侯们订下“无有封而不告(分封要报告盟主)”等盟约。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A.周代礼乐秩序得到维护B.周襄王重建绝对权威
C.桓公霸业得到诸侯认同D.宗法分封制得以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