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变法浪潮席卷各国。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吴起、李悝变法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在于
A.以法家思想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B.全面彻底地扫荡了旧制度并确立了新的封建制
C.通过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
D.适合时代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方面的创新
2 .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爵位授予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这一内容
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B.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 .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来有消极作用的有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③④
2018-04-10更新 | 15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形成,汉代董仲舒却对商鞅进行过一定的批判,认为汉代很多社会问题源于商鞅,下列可能成为其理由的是
A.商鞅是法家代表,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B.商鞅确立土地私有制,易产生土地兼并
C.商鞅提倡重农抑商,压抑社会经济活力D.商鞅奖励军功,冲击了门第对选官的影响
6 .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右图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7 . “商君虽死,秦法未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8 . 《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  )
A.齐国的管仲改革B.鲁国的“初税亩”
C.魏国的李悝变法D.楚国的吴起变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