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2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2016-11-27更新 | 673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4 . 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三处空格上分别是
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
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
5 .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16-11-27更新 | 255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A.道家B.儒家
C.法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16-11-27更新 | 24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内江市隆昌七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2016-11-21更新 | 94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