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孔子认为凡是愿意接受教育的人,不论出身地位如何,“自行束脩(一束干肉)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反映了孔子主张(       
A.为政以德B.有教无类C.道法自然D.隆礼重法
2024-0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孔子认为,如果为政者能够爱惜民力,自觉做到“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必不会招致百姓的怨恨。这表明孔子(       
A.强调等级礼制B.倡导仁政主张
C.具有民本思想D.注重德化教育
2024-02-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孔子对古时的音乐进行评论,认为周武王时的《武乐》虽然很美,但不够善;而舞时的《韶乐》更好,优美、祥和,一派圣人垂拱治理天下的样子。孔子的这一评论,反映出他(     
A.擅长音乐评论B.喜欢点评先贤
C.反对西周制度D.主张以德治国
2024-01-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图中的四位思想家追求的共同理想是(     
A.怀仁义以相接B.清静,无作为
C.封建中央集权D.重建社会秩序
2024-01-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推己及人”“随遇而安”“视人如己”这三个词语按顺序分别渗透了下列哪三家学派的精神(     
A.道、儒、墨B.道、墨、法C.儒、墨、法D.儒、道、墨
2024-0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国历史》A卷
6 . 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孟子提出,“广土众民,君子欲之”;荀子说“土之与人也,国家之本作也”。这些思想在当时(     
A.有利于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B.促进分封宗法制度瓦解
C.反映不同阶层共同理想追求D.导致社会等级秩序强化
7 . 孔子(代表奴隶主旧贵族):_____爱人;_____复礼;为政以_____,并逐步改良政治;首创私学,打破_____教育垄断;整理六经;性_____;注重现实_____与人事;_____哲学观点。
2023-08-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2课知识清单填空
8 . 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儒家学说对于“器以藏礼”“器以载道”的物质文化观念,墨家在造物艺术方面则体现了功利与实用的价值特征,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同从根本上反映了双方(     
A.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B.兴起时代的不同风尚
C.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D.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尚书》中记载:“安则民惠,黎民怀之。”“惠者,爱也。”这句话反映出(     
A.儒家仁爱B.民本思想C.自由平等D.主权在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春秋末期,某思想家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学生将其为人处世之道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出一种关怀互助和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精神。据此可知,符合这一主张的是(       
A.老子的“无为”B.孔子的“仁”
C.墨子的“兼爱”D.邹衍的五行“相生相胜”
2023-02-25更新 | 27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