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商鞅在谈及治国理念时指出:“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下变法措施反映其上述治国理念的是(  )
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实行什伍连坐D.推行郡县制
2023-09-0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导致经济体制转型的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井田,开阡陌
C.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D.大力推广铁犁牛耕
3 .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土地私有调动农民积极性B.扩充军队以增强战斗力
C.增加户口数量和政府赋税D.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4 . 《分户令》是商鞅变法中一项重要举措。秦孝公三年,《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 、赋”;秦孝公十二年,商鞅重申《分户令》,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父子同居于一所房屋内属于违法行为。由此可知,《分户令》的颁布旨在
A.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B.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C.维护秦国的政治统治D.削弱分封贵族势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因损害贵族世袭特权而被诬杀。主要是以下变法措施
A.重农抑商B.废除井田C.什伍连坐D.军功授爵
6 . 孝公三年,商鞅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
A.减轻政府对百姓的控制B.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C.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D.抑制贵族势力的膨胀
7 . 商鞅变法规定: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据此可知,商鞅这些变法措施
A.缩小了百姓贫富差距B.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C.摧毁了宗法分封制度D.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鞅推行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B.什伍连坐C.重农抑商D.废除井田
9 . 据《六国年表》载,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封商鞅为列侯,以封地称商君。又据《商君列传》载,商鞅封于商、洛十五邑,在封邑中“南面而称寡人”,在其封邑拥有封君和可驱使的武装。材料表明,商鞅变法
A.取得了显著社会效果B.得到了封邑之地的支持
C.变革旧制度并不彻底D.仅仅使商鞅本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2021-11-1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种做法
A.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将所有的土地公有化D.巩固了奴隶主贵族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