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孔像之争”

在中国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尽管他们一生声名显赫,但多时过境迁,也就被淡忘了;只有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孔子,其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历久而不衰。

材料一   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宋真宗时,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和“至圣文宣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

材料二   法国作家伏尔泰曾经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世界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膜拜。

材料三   晚清之后,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二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判和声讨的对象。

——以上均摘自《辽宁晚报》2011.1.19

材料四   美国总统里根在致祭孔子大典筹委会主任的信中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五   2011年1月11日上午10时,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如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落成。由于天安门广场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地点,这条新闻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甚至在人民网还开通了“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专题讨论。

——摘自《人民网》


问题
(1)请给“素王”作个解释。并说明汉代以来,统治者追封孔子的原因。
(2)在20世纪,孔子所遭到“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分别是指什么?
(3)伏尔泰顶礼膜拜孔子寄托着他怎样的思想?
(4)你怎样看待“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
2020-02-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孔子地位的变迁】

历史上,孔子的面孔曾被涂来抹去,一会儿是红脸圣人,一会儿是白脸奸人,有时候还成了花脸让人琢磨不透,有时候又成了鼻子上点了白点的丑角叫人觉得滑稽。像先秦的古书里,孔子是个道德思想家,他的话既亲切又有学问,像个老教授;可汉代神秘主义兴起之时,孔子就有些玄乎了,在谶纬书里,他好像一个浑身充满了巫师气味的预言家;唐、宋以后,孔子恢复了正派人的身份,地位越来越高,好像是拯救灵魂的神祇,他那些平常的话也变得玄乎起来,好像充满了哲学、心理学知识;可是到了“五四”时代,他又仿佛成了阎罗殿中的总头领,把“吃人的礼教”当锁链拴着人的手脚脖子往死路上领。现在可好,孔子又成了中国文化的总代表,越捧越高,曲阜衍圣公府大兴土木,阙里宾馆富丽堂皇,又是祭孔,又是观礼,外带演剧拍电视,好像孔圣人荣归故里又复生于世了。

——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


问题:
(1)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2)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怎样看待20世纪以来孔子“形象”的变迁?
2019-11-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年高三4月高考模拟(二模)历史试题
3 .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种现象说明
A.文庙的兴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B.文庙兴建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儒学教育
C.文庙的兴建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
4 . “如果每个人都很有教养,那么家庭将会得到很好的管理;当家庭管理妥当时,国家将会变得有秩序;当国家管理井然有序时,全世界都将会变得和平友好。”此说源自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019-09-02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们想通过个人道德修养来恢复秩序和社会和谐”。“他们”是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韩非、李斯
D.荀子、墨子
2019-08-23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文中省略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董仲舒
2016-12-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