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思想家们关于义、利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了战国时期(        
思想家主张
儒家学派《荀子·大略》:“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利,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
墨家学派《墨子·贵义》:“万事莫贵于义”;《墨子·经上》:“义,利也。义可以利人”。
法家学派《韩非子·八经》:“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A.诸子百家学术观点分歧B.重义成为时代潮流
C.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D.义利矛盾引发关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成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和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在秦朝实践的成败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墨家提倡通过勤勤恳恳的劳动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法家关注从生活水平上提高人的道德境界。这些思想(     
A.反映意识形态多元的现实B.彻底抛弃了天命神权观念
C.具有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D.表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下列选项与材料中商鞅观点一致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D.“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22-09-24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体现出他的治世理念源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据此可知,秦亡的主要教训是
A.秦二世违背秦始皇统治之道B.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
C.郡县制不足以巩固统一局面D.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
2022-06-29更新 | 256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19次组卷 | 4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第

材料二   “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须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班固《汉书》卷6,景帝第


(1)材料一中观点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简述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9 . 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三家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学派论述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
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政治
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

A.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B.适应了诸侯兼并战争的需要
C.都体现纲常伦理思想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2022-01-0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