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前280—前233)是法家代表人物。他把历史发展明确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并且认为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进步。韩非子认为“世异则事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他还认为“事异则备变”,居今之世而重复过去的办法是愚蠢可笑的。韩非子的这种观点,对秦汉以后的历史进化思想有很大影响。

材料二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中别具一格的史学家。他很早就重视史学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1902年后,他深感对中国历史重新研究的必要,提出了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而编写《中国通史》的系统主张。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他更明确提出了“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的主张。这里所谓的“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他强调,民族主义“如稼穑然”,依存于“史籍”,能起灌溉作用。如“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衍申主编《中国史学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的历史观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章太炎的史学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史学研究的认识。
2 . 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之争”成为儒家和法家争论的核心问题。“表面上势同水火,两不相容,然而,实际上二者是对立中又相互统一的矛盾体”。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礼”与“法”是不同的治国策略,有本质不同
B.儒家与法家在当时已经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
C.“礼”与“法”都是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本质相同
D.“法”继承了“礼”的规范性但又突破了其保守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易中天说:“从_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 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 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横线处依次应为
A.孔子墨子孟子韩非B.孔子孟子墨子韩非
C.墨子韩非孔子孟子D.墨子孔子韩非孟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