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据《商君书》记载:“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这反映了其变法(     
A.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B.极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影响了社会的心理和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淮南子·要略》记载:“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由此可知,该书认为秦国(       
A.具备法家变革的土壤B.社会道德水平低下
C.落后的民风催生变法D.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革除陈规陋习
C.打击旧贵族势力D.强化重农抑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君书·君臣》记载:“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为此,商鞅所推行的变法措施
A.标志着分封制的终结B.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
C.有利于打破贵族政治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6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刑法条文“多如牛毛,密如凝脂”,处处约束(西汉)司马迁《史记》
商鞅每年秋天都在渭水河边处置罪犯,因为杀人太多所以把渭水河都染成红色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商鞅变法重视刑法的作用B.《史记》的记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
C.商鞅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D.商鞅变法以“性恶论”为指导思想
7 . 《商君书》载:“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怠情而致贫者,举以为孥”,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
A.奖励军功B.君主专制C.重农抑商D.什伍连坐
2021-12-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夏朝,便有了连坐制的雏形。据《尚书》记载,被后人称颂为贤君的夏启和商汤在出征之前的训词中威胁部下,警告他们如果在战争中不听从命令,就会将犯者连同其子一并处死,这是族刑在立法上最早的记载。到了秦国商鞅变法时期,商鞅主持建立了一套更加严密的“连坐制”。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正是连坐制度将秦国打造成部了一个绝对掌控在君主手中的社会,国家意志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商鞅设定的法律如同文一只大网,把整个社会牢牢罩住。连坐制度与宗法制度相伴整个封建文明始终,共同调整维护了几千年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朱永昌《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等


(1)概括商鞅推行什伍连坐制的背景。
(2)指出商鞅推行的什伍连坐制的特点。
2022-02-12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9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其中“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主要原因是
A.兵役繁重,法律严苛B.刺史监察,严打豪强
C.奖励军功,什伍连坐D.整顿吏治,惩处贪腐
10 . 《过秦论》记载:“(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材料中“务耕织”者能得到的奖励是
A.免除徭役B.授予官职C.赏赐土地D.分封诸侯
2021-11-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