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2-06-09更新 | 7619次组卷 | 5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周时期秦国的祖先非子活跃在汧水、渭水之间,西有戎狄侵扰,东有列强虎视眈眈,秦人和西戎时战时和,久而久之,二者关系也日趋密切。地处边陲,俗近西戎,使秦国与中原诸侯国产生了地理和文化上的隔阂,因而备受鄙视。秦孝公继位后,对此深感耻辱,发出了“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感叹,发出求贤令,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坚信“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事异则备变”,上台后用“徙木立信”取得秦国民众广泛支持。他通过“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来发展生产;对全民的编制有明确的规定,把他们编为“三军”;用“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革新秦人家庭制度。战国晚期,秦国实力不断壮大,取代周室、吞灭群雄的战略意图越来越明显。

——摘编自《史记》


(1)根据材料,分析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
(2)依据材料概括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

3 . 材料

商鞅在秦国原有爵位制的基础上,实行新的军功爵制,新爵制将爵位分成二十等,规定在战场上“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项,益宅九亩,赐庶子一人”,如果做官,可为“五十石之官”,爵位可以随着斩敌人首级数目的增加而提高,所赏的田宅和役使的农奴数量、为官的级别也可以累加。爵位成为社会等级的标志,不同的等级拥有不同的特权和待遇。同时规定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也不能享受公族的特权。这以后秦国没有出现过宗法贵族长期执政的现象,为秦国大量引进和重用“客卿”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造成“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的社会氛围,使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始终强于各国。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救程》


(1)根据材料,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功爵制对秦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