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韩非子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守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由此可知,韩非子认为
A.法治优于德治B.德法兼用可治国
C.先遵法后重教D.法治易产生暴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区域文化格局。其中,三晋之地较之齐、鲁少传统宗法制约束,卿大夫多系异姓且实力强盛,不仅与公室争权,而且互相火并。各国锐意改革,强调耕战。据此推测,三晋之地是
A.儒家发源地B.法家发源地C.墨家发源地D.道家发源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李学勤《齐国治国思想讨论会论文集序》说:“《七略》在法家,《汉志》改人道家。实际管仲其人,与后来两家都没有学派的统系,《管子》书辑录著作的性质更属庞杂。”这反映了《管子》(     
A.与诸子百家求同存异B.适应时代与国家需要
C.为建立封建统治服务D.与诸子百家殊途同归
2021-05-30更新 | 373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局面,儒家坚信“礼乐文明”的路线,法家推行以战争取胜为基本追求结果的改革路线。这反映出当时儒法分歧的着眼点是
A.君主权力的强弱B.应对现实的路径
C.文化重建的力度D.兼并战争的规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一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君主对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韩非还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投"。他强调"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遵匹夫"。他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摘编自《韩非子》等

(1)根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国家治理主张及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商喉思想主张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庄子倡导“乘物游心,亲近自然”,韩非子强调“抱法处势”。蕴涵在这些思想中的共同追求是
A.获得彻底的精神自由B.解决民众基本的生存问题
C.实现理想的社会人格D.建构稳定和谐的礼乐秩序
2021-03-05更新 | 357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法家代表人物吴起先后拜大儒曾子和子夏为师,在楚国实行变法期间,他以身作则,忠实履行“信”“义”二字;荀子则认同法家加强君权的主张,其弟子李斯和韩非在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法家思想的发展。这种现象说明
A.法家思想源自于儒家B.战国时期儒法相互借鉴吸收
C.儒家和法家本质相同D.尊崇“信”“义”成为时代主流
8 . 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
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
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2020-12-25更新 | 445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20-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韩非子言:“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流派
A.思想主张趋于统一B.富于社会批判精神
C.民本思想成为主流D.体现统治者的需求
2020-12-01更新 | 1052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