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国的家庭有两种陋俗:一种是倍受华夏文化影响的大家庭,到处都有,贵族亦如此,一些富有的家庭更是如此;还有一种是久受戎狄文化侵扰的家庭,即男女同室,无长幼之别,更无男女之耻。像这样的家庭,不但是腐败堕落滋生之所,更是游手分子寄生之地。商鞅很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不但要人力尽量去挖掘地力,而且还要尽量把人力挖掘出来。……因此,他两度颁布分户令,通过不同方式把家庭析分为最小单位,重组秦国的家庭制度,彻底改造华夏的传统家庭制度,也彻底纠正戎狄化的家庭结构。

——郑良树《商鞅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映改造秦国家庭结构的具体做法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推行家庭结构改革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除了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改革措施,商鞅还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习俗颁布了法令,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分异令”。所谓“分异令”,是指单位家庭内如果有两个及以上成年儿子,要为其子分家,否则要加倍征收其家之赋税。除此之外,商鞅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即禁止民众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荀子在参观秦国后由衷赞叹:“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但贾谊却不以为然,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两者截然相反的评价,背后反映出的是法制和礼制两种治国思想的差异。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移风易俗改革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推行移风易俗改革的影响。
2021-06-01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氏族组织时代,以宗法制为内核的祭祀礼仪系统十分讲求身份层级的划分。这种礼俗间的分野、互斥,实则是贵族祭祀系统中的“位”(意为丛木标识的社祀)现菆象。庶民被拒于“位”外的同时,也造成了权力中枢同民间社会在意识管控结构上的隔菆阂、断裂。面对战国时代激荡的社会变局,商鞅吸纳秦地尚武的族群基因,他垫平贵、庶之分,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爵制下的秦国社会走入了臣民身份重新界定,阶层重新划分,国家专制权力得以成功介入基层社会,传统五等爵制维系下的贵族秩序变成了军功爵制下的新的信仰秩序。秦地的民间信仰也发生了由室家内祭向乡土外祀的转变,由宗族情感寄依转向了地域情感寄依,最终促成了郡县制帝国的形成。

——摘编自熊永《“菆位”于里社:战国秦地的民间信仰秩序统合》


(1)据材料,概括商鞅改革秦国爵制的措施,并说明爵制改革取得成功的社会基础。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爵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2021-06-01更新 | 39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练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为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董仲舒的基本态度及意图。
(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西周开始,中国盛行大家庭制。按照宗法制度,根据血缘亲属关系,组成一个人数众多、组织庞大以及成员之间依存度高的宗族集团。在这个家族内,所有财产都由族长掌控,他对整个集团起支配作用。有时候,大家庭成为王权和政权的对抗堡垒。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时,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两次颁布《分户令》,强制推行以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公元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公元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父与子、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属违法行为。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革除落后的戎狄风俗,也为编定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推行《分户令》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国推行《分户令》的影响。
2021-05-01更新 | 25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对于商鞅变法,《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卷二》都做了很清晰的记叙,两位史学家对商鞅变法有各自的取舍标准,文末都发表了自己的评论。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鞅)为相十年,秦人多怨。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者对商鞅及变法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分析可能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所以要废除井田制,一是当时有田唆查田,得悉农民多耕少报,挖少田岸。因此商鞅遂把阡陌(即大田岸)破坏,井田制度亦因之而废除了。且当时在政治上已由封建制度变为郡县制度,因此很自然地可以把大田岸大围墙加以铲除,遂化成大整块之农田。此外,有些地区土地狭小而人口密.由于当时已发明铁器耕田,农民便有能力垦殖较大面积之土地,便不必再受格子线之束缚。又如春秋晚期已有件……战国时代水利工程专家辈出,如魏文侯时有西门豹,魏惠王时有白主,魏襄王时有史起,秦孝文王时有李冰,秦始皇时有郑国。灌源工程兴建完成,灌溉比前方便,因而可照顾到更广阔的耕地面积了。

——改编自钱穆讲授《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废除井田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废除井田制的影响。
2021-03-03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学、南通市如东中学、宿迁市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商鞅指出,“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该论述
A.指出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B.表达对秦国现状的担忧
C.强调人口与土地数量比要相适应D.注重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

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态度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废井田,开阡陌》是当代画家张友仁的作品。他根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史实创作,曾作为中学历史教材插图而广为人知。该作品
A.创作源于画家的生活实践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表达D.体现写意传神的特点
2020-11-03更新 | 60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