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李贽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康有为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各是什么?
(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孔子生活时代及其思想,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20-06-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2 .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历史文献中关于禹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
《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A.各学派借古代权威阐明主张B.均为二手史料缺乏参考价值
C.新兴地主阶级诉求得到反映D.客观呈现禹的道德模范形象
2024-03-01更新 | 316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分别服务于“专制主义”和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具体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021-10-2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见如图。


材料二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转乾坤一伟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由发展。孔子的学生,有父子同来受教的,有贵族,有平民。有的很穷,有的很阔。亦有些不是好出身,不务好行业,但经孔子教育,都变为学成行尊、出类拔萃、显于当时、传千后世的一批人物。

材料三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杨荣国《论孔子思想》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阅读材料一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示意图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转乾坤一伟人”。
(3)根据材料三,评价孔子采取了什么方法?结论有何不同?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19-10-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创新班周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材料三网络时代的解读:众说纷纭网民1:孔子的儒教是统治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年的封建意识形态,孔子本人也是个学术庸才,所创立的儒学不过是当时社会中一系列道德习俗的大杂烩,其著述毫无逻辑可言。

网民2:孔子思想的精华极具普世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获世界认同,应对他尊敬。盲目反孔,其实是不懂孔,无知的表现。声嘶力竭,不怕被笑话吗?

(1)根据材料一观点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老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2)“三十而立”一般被理解成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简述孔子的人生目标和为实现其人生目标而进行的努力。

(3)请任选一位网民的观点,概括其对孔子的评价。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对下面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
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上,人人都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走近孔子、理解孔子,上 述图片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除此之外,孔子的形象纷繁复杂:战国孟子的兼济天下、民贵君轻的孔子;西汉董仲舒的尊奉君主、上感天机的空子;宋朝理学家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孔子;明朝心学家的知行合一、灭心中贼的孔子;近代康有为的大同主义的孔子;李大钊的历代专制之护符的孔子;鲁迅设想孔子因到处奔波,饮食 不定,还要生许多人的气,八成会害胃病……
从图片或文字材料中,任选一种孔子形象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