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A.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
C.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
2022-11-25更新 | 513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突然在楚国腹地出现,随后其兵峰席卷了汉水流域,进军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材料这一现象(     
A.得益于合纵连横之术的巧妙运用B.源自商鞅变法激起的巨大内驱力
C.激起儒家学派的愤怒和强烈反抗D.凸显秦国粮草枯竭极力谋求速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度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蜜夷之列的弱秦“拓霸国之规模,立统一之基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什伍连坐D.推行县制
2022-10-15更新 | 882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鞅变法时期,官吏和“大夫”以上爵位的人,一般不编入什伍,即使编入什伍,也不因四邻犯罪而负连坐之责。这从侧面证明什伍连坐(     
A.从事实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与奖励耕战的政策有所相悖
C.是以民众为防范对象的制度D.是对旧贵族加强制约的制度
2022-09-23更新 | 44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中期的商鞅,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重法名世。在变法改革中,商鞅强调国家应采用重刑使人们守法以避害,还应用重赏吸引人们循法以逐利,刑的威慑作用大于赏,“先刑而后赏”。他注意到官吏犯罪的危害性远大于一般百姓,甚至会使百姓效仿其行,不守法度。因此,设置监察官吏的专职官员,明确各级官吏的权责,特别鼓励官吏间相互监督、检举揭发。他还注重培养人们主动守法的意识,树立和强化法律公平、公正的权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此外,商鞅要求法律条文须具体明确、通俗易懂,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扩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战国策》赞叹道:“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其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编自隋淑芬、施建中《商鞅预防犯罪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法治改革的影响。
6 . 公元前356年进行的商鞅变法因其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且行之有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君主专制B.维护井田制度
C.宣传儒家思想D.实现富国强兵
2022-07-04更新 | 1916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禹州市北大公学禹州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商鞅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天地设而民生”的时代,“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中世是“上贤而悦仁”的时代,这是说推选贤者来主事;下世是“贵贵而尊官”的时代,国家建立,君主、职官和禁令也都有了。据此可知,商鞅认为
A.生产力发展推动了文明产生B.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必然
C.应当尽快建立血缘等级制度D.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核心动力
8 . 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这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
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
9 . 《商君书·君臣》记载:“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为此,商鞅所推行的变法措施
A.标志着分封制的终结B.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
C.有利于打破贵族政治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作为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促使秦国富强。在宋代,商鞅受到士人的不断议论。北宋思想家张耒认为从短期来看,商鞅变法促使秦兵强民壮;但从长期来看, 却导致下情难以上达,遂招致“民心日离而君孤立于上”。苏轼在《商君功罪》中指责商鞅论功行赏的措施使百姓皆追逐军功及爵禄,使秦人只“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除此之外,苏轼认为商鞅变法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以严刑峻法代替了周公、孔子的平易近民与忠恕之道。 宋代君王认为儒家思想利于士大夫道德意识的培养。 ……宋代统治者提倡以儒治国,反对商鞅的“重刑轻赏”的法治观念。

——摘编自李香玉《变法视野下宋代商鞅评价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士人对商鞅变法的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在宋代受到批评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