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A.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
C.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
2022-11-25更新 | 513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突然在楚国腹地出现,随后其兵峰席卷了汉水流域,进军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材料这一现象(     
A.得益于合纵连横之术的巧妙运用B.源自商鞅变法激起的巨大内驱力
C.激起儒家学派的愤怒和强烈反抗D.凸显秦国粮草枯竭极力谋求速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度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蜜夷之列的弱秦“拓霸国之规模,立统一之基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什伍连坐D.推行县制
2022-10-15更新 | 882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商鞅的主张(     
A.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C.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小明在自主学习时,关于某一历史事件收集到如下材料: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与材料所涉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秦孝公与商鞅B.唐太宗与魏征C.宋高宗.与岳飞D.明成祖与郑和
6 . 公元前356年进行的商鞅变法因其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且行之有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君主专制B.维护井田制度
C.宣传儒家思想D.实现富国强兵
2022-07-04更新 | 1916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7 . 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这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
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
8 . 翦伯赞先生主编《中国史纲要》认为:“(商鞅)又下令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权,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然而当今许多学者研究指出,此说并不符合战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战国时各国都要加强君权,君主和国家势必要把土地牢牢地抓在手中,这样才有富国强兵的物质支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中允许土地买卖的措施不存在
B.历史材料的分析年代越靠后越客观准确
C.多数学者的观点一定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D.历史问题的研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9 . “土地私有化的进行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增长,奖励军功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推行县制不仅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控,更有利于减少贵族对财政的截留”。该材料探讨的是,商鞅变法
A.使统一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B.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C.满足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D.使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021-10-27更新 | 39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商鞅在秦国推行“废井田,开阡陌”的改革,见下图,以下关于该项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变法体现了秦国“以商求富”治国方略②变法的施行得益于铁犁牛耕生产工具的进步③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为统一全国提供了条件④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生产关系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