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今天的角度来认识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具有反腐功能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D.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2021-08-2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是商鞅变法局限性的重要表现,这些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
A.商鞅偏执的性格所决定的B.法家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
C.封建制度的特征所决定的D.尖锐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4 . 《商君书·更法》说:“孝公平画(同大臣研讨强国大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实施变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由此可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重要原因是其
A.消灭了贵族势力B.立足于人民利益
C.实现了移风易俗D.维护了君主权威
5 . 春秋时期,赵简子规定:“克敌者,上大夫授县,下大夫授郡。”战国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功授爵。”以往的贵族若没有军功就不再授予爵位。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郡县制已正式形成B.等级制度归于消亡
C.血缘政治已被取代D.贵族政治遭遇挑战
6 . 战国时期“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商鞅变法则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这说明
A.个人奋斗决定社会关系变动
B.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相互推动
C.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D.战国时期的大变革造就了商鞅变法
7 . 商鞅变法的奖励耕织法令,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农民阶级利益B.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C.实现富国强兵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2021-06-0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2021-05-25更新 | 1108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021-05-15更新 | 28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平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春秋战国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
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军功授爵制
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D.“仁”的思想、郡县制
2021-05-08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