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鞅变法遵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原则,为秦的强大及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C.私下诸番互市者置之重法D.为田开阡陌封疆
2022-11-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拆分到最细小程度。父与成年男子分居,都以户主身份列名国版。商鞅此举力图(     
A.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建立B.维护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C.瓦解宗法制度的社会根基D.移风易俗实现社会转型
2022-10-15更新 | 537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的变法思想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制定了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其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
C.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D.“废井田,开阡陌”
4 . 商鞅变法时期,实行“徕民“政策。采取优服条件招徕移民,吸引了三晋相当数量人口流入关中(下图)。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邻国版图面积不断缩小B.确立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C.解决秦国的粮食及兵源问题D.加强君权对社会的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鞅推行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B.什伍连坐C.重农抑商D.废除井田
6 . 据《六国年表》载,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封商鞅为列侯,以封地称商君。又据《商君列传》载,商鞅封于商、洛十五邑,在封邑中“南面而称寡人”,在其封邑拥有封君和可驱使的武装。材料表明,商鞅变法
A.取得了显著社会效果B.得到了封邑之地的支持
C.变革旧制度并不彻底D.仅仅使商鞅本人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2021-11-1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各诸侯国大都把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建立官僚制度及普遍推行以郡统县的行政管理系统作为变法改制的主要内容,还创立监察制度,颁行法律,进行户口登记等。这主要反映了
A.重视农战以富国强兵的必要性B.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趋势
C.秦灭六国并完成统一的必然性D.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优势
2021-09-06更新 | 955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9+N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新起点联考历史试题
8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021-05-15更新 | 281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天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属于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土、平赋税B.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C.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D.燔诗书而明法令
10 .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这两个改革反映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权力高度集中
C.动摇贵族专制统治D.封建制度形成
2021-04-25更新 | 19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