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韩非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据此可知,二者都
A.遵循传统礼乐制度B.旨在提倡民本思想
C.主张明君治理国家D.反对贵族徇私枉法
2022-01-01更新 | 591次组卷 | 15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7百家争鸣-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2 . 战国时期,韩非强调,统治者治国要“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表明法家主张
A.霸道之术治理国家B.实行中央集权有效控制地方
C.严刑峻法统治国民D.君主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2021-12-11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7百家争鸣-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3 . 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该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
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
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某一思想家曾说: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一,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下列主张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列德而尚贤,有能则举之B.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2021-11-03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6 . 韩非认为,道”和“法”才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那些明君都是让百姓用“道”来端正自己,这样他就能不费力地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道”是治国的常规,“法”是立国的根本。这一思想反映出
A.集权思想成为时代潮流B.思想流派呈现相互借鉴特征
C.德治思想融入法家体系D.治理国家之根本在于得民心
2021-10-14更新 | 5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夯基训练(一)
7 . 春秋时期管仲在《侈靡》篇中提出“俭则伤事”,“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善而未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可知,管仲主张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戒奢从简与民休息
C.调整消费以刺激生产D.发展经济称霸诸侯
2021-09-04更新 | 341次组卷 | 8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5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8 . 梁启超把春秋战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分别概括为“无治主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等。下列选项中说法最准确的是
A.“无治主义”适用于战乱后的休养生息阶段B.“德治主义”在战国时期政治实践非常充分
C.“法治主义”是战国变法的根本原因D.这些“主义”都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李学勤《齐国治国思想讨论会论文集序》说:“《七略》在法家,《汉志》改人道家。实际管仲其人,与后来两家都没有学派的统系,《管子》书辑录著作的性质更属庞杂。”这反映了《管子》(     
A.与诸子百家求同存异B.适应时代与国家需要
C.为建立封建统治服务D.与诸子百家殊途同归
2021-05-30更新 | 373次组卷 | 7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7百家争鸣-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10 . 寓言一般带有讽喻作用,“守株待兔”大意指的是“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这则寓言反映的哲理是
A.法家的变革精神B.道家的自然无为
C.儒家的仁者爱人D.墨家的功利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