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把战争置于最高道德“仁”的基础之上,其基本精神滥觞于孔子,经孟子发扬光大,旋由荀子集其大成。在孔子看来,社会的“礼制”是神圣的,君主的不可侵犯是“礼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他的战争观带有明显的“君本位”特点,这一特点在以后的历史中为权贵阶层所青睐。故而,底层民众不堪暴虐的起义却往往被斥之为“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孟子则系统地阐述了战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反对以纯粹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他主张战争应成为“仁政”的手段,并将民本作为沟通战争与道德的媒介。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东方文明特质的战争观。

——摘编自倪乐雄《儒家战争观及其历史命运》

材料二   在墨家看来,战争是最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因此,墨家极力主张“非攻”,认为战争是凶事,是灾祸,致力于将“义”落到“利”的实处,从“义”与“不义”的高度论证当时战争的非正义性。墨家还极力否定所有以强凌弱的战争,但并未认识到兼并战争是走向统一的必经之路,“其主观愿望与历史规律背道而驰”。《墨子》中认为,人们有责任救援遭到无理攻伐的弱小国家,“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墨子》还特别强调小国自身的守御,在以守城为中心的防御作战理论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主张依靠军民,争取外援,充分发挥守城器械的作用,完善环城防御体系,独立作战,长期坚守。

——摘编自黄朴民《“大不攻小,强不侮弱”——墨家军事思想的特色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对孔子战争观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战争观的内容并进行评价。
2020-11-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墨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先秦“显学”的代表人物,墨子高举理智的明灯向人世作彻底的探照,为驱散社会中的黑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他能够洞察底层人民的基本需求,知晓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心声。怀着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墨子承担起了传达众人呼声的使命。

——摘编自余真征《先秦儒墨专制主义比较研究》

材料二   秦汉之后,墨学式微,几成绝学。墨家“兼爱”的思想宗旨不符合宗法社会组织和官僚等级制度的内在要求,反而极易成为农民起义、均贫富的思想火种。其所代表的小生产者阶层始终不是古代社会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中先进的历史主体,其思想学术自然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

——摘编自李振纲《论墨学精神及“显学”式微的文化命运》

材料三   清末民初,墨学复兴思潮出现。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墨学的“尚同”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有相同之处,可以说,在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及制度方面,墨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墨学的“非命”思想与儒家的“命定论”相反,能够鼓励民众奋发自强,对西方进化论的传播和挽救危难中的中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李银屏《清末民初墨学复兴思潮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简析墨学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中的黑暗”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墨学式微,儿成绝学”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分析清末民初墨学复兴产生的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思想史的角度,指出墨学的历史演进所反映的基本规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墨子十分重视教育,他以染丝为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兼收“农与工肆”之人为徒,讲学兴教。他教育弟子要“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他要求弟子要学会并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技能技巧,获得“各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他强调君子只有通过艰苦的身体劳动,才能达到“身强、志远、气盛”的境界。在《墨子》书中,有许多“是何故也”、“何以为”、“何以知之”、“何自”等关于究其所以然的记载,提出“以身戴行”、“以行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的原则,并一再强调“口言之,身必行之”。

——摘编自王思中《墨子教育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墨子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1)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并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写清并按材料顺序回答,否则不得分)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今天,儒家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0-10-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改革的时代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了纵横捭阖、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文化觉醒和百家争鸣造就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图中人物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术派别的代表人物?这些思想学术派别的主要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是谁?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2019-12-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宝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

材料二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

侈而情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

材料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观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其主张对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2019-08-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13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卷历史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而事异。”

请回答:

(1)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上述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