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结合四则材料,分别写出材料对应的学派。
(2)结合社会背景分析其中哪一学派的主张最受统治者的欢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中所说的“神”是对古代有意志的人格种的否定,因此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无神论的先驱。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宗法制)趋向没落时,对“上帝”和“先王”的崇拜也就失灵。老子否定先王,并谓“天道无亲”,这是这一时代的反映。《老子》一书整理并阐发了春秋时期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所萌发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洞察到了自然界的一些大的规律性,同时否定了当时流行的先王观念(把自然拟人化),从而得出自然史根源的结论,敢于说万物是自然,“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给有神论以重大的打击。

——摘编自华岗 《论老子哲学的伟大成就及其消极面和局限性》

材料二   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指出,研究墨子的思想.不能因为他的天鬼说,就给他戴上一顶反动的帽子。天鬼在墨子思想中形成一种“义法”“规矩”或“尺度”,用来衡量人们的行为。换言之,它是一种“方法性的手段”。墨子为传统的天允信仰附加了条件,让天鬼依据墨子的原则去行使赏罚。这可以在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诠释中得到呼应:王国维将墨子学说限定在政治与道德的领域,认为其(鬼神观念)并非属于形而上学的讨论,而是用以规范政治与道德实践的原则。

——摘编自安妮《捍卫墨子:论侯外庐对郭沫若墨子明鬼主张之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老子“无神论”思想的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墨子的天鬼信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古人的鬼神观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四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依据四则材料,依次回答材料中涉及哪些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
(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2023-10-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智者箴言

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

老子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孟子                    B兼爱非攻

墨子                    C刑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亚里士多德             E、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17-10-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而事异。”

请回答:

(1)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上述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