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359年,商鞅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4-05-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认为法是“为治之 本”“任法而治”,使法成为“国之权衡”,指出“今有主而无法,其害与无主同”。“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为治而去法令,犹欲无饥而去食也,欲无寒而去衣也”。“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治”,人们“不可以须臾忘于法”。同时,商鞅以求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刑无等级”“刑法无偏”,不论王侯将相还是官员百姓,“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君主意志与法律间出现矛盾,“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只有“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法,则端正之士在前”。商鞅提出“治国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于是“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张俊英等《商鞅变法与秦王朝之兴衰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法治改革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法治改革对秦国兴衰的历史作用。
2021-06-0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原来“属籍”的标准是以与君之血缘而定,今则无军功便攀不上半点关系。这是对王族宗室制度的重大改革。它既可以切除一切旧宗法世袭传统势力之家存在的根子,又可抑制新的宗族集团的发生,使庶民个体小家庭有机会崛起。商鞅还实行了“编户齐民”制,每一个小家庭在国家版籍上单独著册立户,直接与政府发生联系,家庭成员普遍取得“公民”身份。商鞅在编户齐民中实行邻伍、邻里互保制,重横向的邻伍、邻里关系,而不重纵向的血缘关系,非血缘的社会关系超过族内关系。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军功爵制推行所取得的成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编户齐民制度推行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