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国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利用政权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文化结合起来。这表明,商鞅变法(     
A.以血缘政治取代了官僚政治B.注重对秦文化的改造与整合
C.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D.使秦国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
2 . 《商鞅列传》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贯彻B.变法违背民意
C.变法阻力重重D.变法最终失败
3 . “秦始皇兵马俑”再现了秦朝强盛的国力和兵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下列哪一改革措施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D.什伍户籍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的改革在政治方面的共同作用。
7 . 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B.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C.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
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
8 . 当代作家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相对宽松的环境B.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C.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9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021-05-15更新 | 28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2届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战国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A.士人竞相追逐功名利禄B.官僚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C.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D.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