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①商鞅变法       ②管仲改革        ③鲁国初税亩        ④吴起变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020-08-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 .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
2020-03-27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变法改革成功的原因是( )( )( )
A.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B.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C.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D.改革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的决心
E.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
2020-01-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商鞅变法对古代中国影响很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体现出衰败的趋势,至春秋时期,井田制度已无法激励生产积极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局面时有发生。至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革,意在废弃井田制度。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变法实行“为田开阡陌封疆”,“除井田,民得买卖”。从而彻底废除了古老的“田里不鬻”政策。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演进的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奸乱行为加以严惩。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回答商鞅在制度和政策两个层面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贡献,分析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关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8 .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是
A.国家走向统一
B.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C.权力趋向集中
D.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9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021-05-15更新 | 28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秦商鞅变法规定,没有军功爵的人不能当官,有爵才有官;到西汉初年,除保留“非列侯不得任宰相”外,其他都是只提官而不提爵;到西汉中期,不是列侯也可以任宰相。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  )
A.贵族爵制已被废除B.选官权集中于中央
C.官僚政治渐趋成熟D.官员任用不看出身
2019-12-06更新 | 225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