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1)分别提取图1、图2的历史信息,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上层建筑变革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2022-03-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巴东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地处西方的秦国远离中原,国力落后,不断受到山东六国的蚕食与压制。正因如此,以秦国为中心的国家本位,以及相应的富国强兵的主题,就成为贯穿商鞅变法的主线。从秦变法起始,商鞅等法家人物便以建立秦国中央集权制度、打击与削弱周以来的宗法世卿世禄制为基点;同时以农、战为根本,统一秦国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由此达到富国强兵,战胜六国的目的。

材料二   当时秦国大力推行的奖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制,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成为秦国进行社会控制与整合的极其重要的措施。一方面,军功爵制将民众从宗法世卿世禄制的体制下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由国家直接统治,并依据军功大小予以统一的政治、经济待遇的子民,形成以国家为中心的对当时各个社会阶层的整合;另一方面,军功爵制规定爵位完全按照军功授予,而不分身份贵贱。

——摘编自《论商鞅、韩非的国家思想及理念一兼论商、韩法家理论的结构性缺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功爵制在国家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
2021-01-02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商鞅变法运动开始之后,由于其行动与理论的独特性,引起了学者与政治家的强烈关注。其后随着社会实践与文明程度的发展,学界更是把它作为法家治世的一种典型符号象征,进行了深入而又持续的研究。

从变法开始直至今日,对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从价值维度上可粗略地划分为四类不同的认知:第一类,传统法家学派“富强王治”的评判,积极肯定商鞅变法理论与实践,《商君书》《韩非子》等基本可以划归为这一类;第二类,传统儒家、道家、杂家等“背道刻暴派”的评判,即以道德为依据对商鞅变法持强烈批判态度,如荀子称商鞅为“盗兵”,孟子批评商鞅“强战”,等等;第三类,近代史学“富国强邦的军国法术派”的评判,如钱穆《国史大纲》、张荫麟《中国史纲》等;第四类,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阶级服务派”的评判,主张商鞅变法顺应了经济变革的要求,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其中以郭沫若先生为代表。

——摘编自王云鹤《商鞅变法若干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任选一类关于商鞅变法性质的评判,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2021-03-12更新 | 868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