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体现出他的治世理念源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韩非子认为:“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谋臣,多次进谏遭拒,后被赐死)之祸……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这反映出韩非子(     
A.主张依法量刑B.推崇无为而治C.强调赏罚有度D.提倡尊德尚贤
2022-08-20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山东专用)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韩非子・孤愤》在谈到田氏代齐时称:“人主所以谓齐亡者,非地与城亡也,昌氏弗制,而田氏用(占有)之。”″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中指出:“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强大),力多则(朝廷)内外为用,则人主塞(蒙蔽)。”可见,韩非子认识到
A.君主强化权威的必要性B.士人阶层起的可能性
C.调和君臣关系的重要性D.构建官攻治的紧迫性
2021-12-18更新 | 707次组卷 | 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2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这一思想主张所属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5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韩非子》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法家引用这则寓言意在
A.强调趋时更新B.否定等级秩序
C.讽刺不劳而获D.阐释农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韩非提醒君主,对小民不仅要以法治之,还要关注其疾苦,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可见,韩非(       
A.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建议君主威德并施
C.认为行德治可长治久安D.深受儒家学说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管仲和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主张执法者应当“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韩非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当时
A.法治思想盛行B.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C.政府以民为本D.社会公正受到关注
9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10 . 秦朝以后,儒家倾向于以礼义、宗法伦理来阻遏兼并,法家则多主张用刑罚、行政手段来打击兼并。这些主张
A.说明儒法思想逐渐趋同B.突出民本理念的重要性
C.适应传统社会发展需要D.利于强化对社会的控制
2022-05-07更新 | 36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