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先秦文就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天人关系”的记载。这集中反映出先秦时期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和人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道德经》
“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墨子·法仪》

A.人本思想已经出现B.宗法等级秩序瓦解
C.天人合一思想盛行D.诸子思想相互融合
2022-04-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艺术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将百家争鸣称之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材料强调百家争鸣
A.百家争鸣既根植于传统又融合创新B.传统典籍数量有限制约思想发展
C.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
3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下表为诸子的部分政见,据此可知,诸子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
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管子。霸言》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庄子·天下》
隆一而治,二而乱《荀子·致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A.主张君权至上B.倡导家国一体C.推崇权力一元D.强调政治伦理
4 .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宣称:“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这一思想
A.与孔子“仁”“礼”思想一致B.表达百姓的政治愿望
C.顺应国家统一的趋势D.成为秦汉治国的方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振宏强调:“义”是传统宗法社会的基本政治准则,不仅有亲亲尊尊的精神内核,还有公、正、善、节、分等具体观念内涵,是一个引起诸子群体性关注的核心观念,在战国诸子文献中均有较为突出的观念地位。这反映出诸子百家学说
A.以“义”为核心主张B.呈现一体化的特点
C.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D.源于宗法制的影响
6 . 春秋战国时期,原先深藏于宫廷密室的图书典籍散落民间,成为一般平民的读物。“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已是大势所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私学兴起推动教育平等
B.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
C.文化下移导致官学崩溃
D.“百家争鸣”成为时代潮流
7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396次组卷 | 138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