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材料二   商代的方国是建立在武力强制基础上的结合关系。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诸侯本人的地位由周王册封。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王畿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摘编自《高中历史教学中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关内容探析》

材料三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片和文献史料



图一战国形势图 图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四   周朝建立后,以血缘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来自东夷部落的秦人先祖,在发展过程中空间受到挤压,迁往西陲之地,与西戎各部落经过长期的冲突、交流、融合,新的秦人逐渐形成。秦人在崛起过程中,逐渐融入到夏、商、周以来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同时还不断吸收了四周戎狄部族,扩大了华夏族范围。春秋战国以降,周天子式微,诸侯征战不断,客观上加强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观察材料一地图,指出分封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周分封制的进步性予以评析。
(3)材料三中蕴含了哪些时代信息?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并指出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先秦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原因。)
2022-04-18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于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同时,孔子重“人事”而轻“鬼事”,重“生”轻“死”,对鬼神和死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孟子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本原,人的性养和仁义理智等都来自于天赋,由此延伸出的是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主张修身行法,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

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天道为人类造福,君子之道不等于天道,二者统一的关键是克服情欲从而“人定胜天”。

——摘编自赵肠《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材料二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得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摘编自骨罗奉格拉《论诸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孟子、荀子的天命观,并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罗泰格拉关于天人关系思想的意义。
2022-03-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三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史料反映的道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选贤任能”思想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

——(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

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商鞅变法)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对战国时期的选贤任能思想进行评述。
2021-08-29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