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据《史记》记载统计,孟子作书七篇,老子著上下篇,慎到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荀子列数万言而卒,等等。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阶级关系出现巨大变动B.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
C.形成百家争鸣思想局面D.奴隶主贵族丧失权力
2022-11-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礼记.学记》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教育形成了“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的局面。这表明西周时期(     
A.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B.私人办学较为普遍
C.初具了选官制的雏形D.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2022-07-23更新 | 400次组卷 | 4卷引用:暑假必刷卷02-2022年新高三历史暑假必刷卷(新高考地区适用)
3 . 私人藏书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

材料二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

——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

材料三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奥,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

——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
2022-04-10更新 | 649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等意蕴深刻。《老子》认为“天下多忌讳(禁忌)而民弥贫,法物(即为合法地纳民之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史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2)根据史料二,概括孔子和老子的主张。
(3)根据史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齐语》记载:“桓公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这些从政权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士,必须面临再就业的挑战。“游士”的再就业(  )
A.在社会转型中起决定作用B.维持了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
C.促进思想多元局面的出现D.是造成礼乐崩坏的主要原因
2022-02-15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成书于西汉的《淮南子》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身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由此可见(     
A.社会巨变导致思想的多元化B.儒墨两学派同源异流
C.墨学兴盛源于对儒家的批判D.儒学与墨学相互交融
2022-11-21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历史试题
7 . 《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战国数得上名字的诸子有189家,一共有4324篇著作。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制度更替,杂家无存B.百家争鸣,适者生存
C.政局动荡,学派融合D.诸子并起,互相诘难
2022-02-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据史料记载,当时周天子尸位素餐,列国各行其是,“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于是百家诸说容易在列国诸侯中找到热心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正如荀子所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由此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
A.士阶层社会地位逐渐凸显B.文化下移引发官学衰废
C.政治多元化下的现实需要D.学在民间已成蔚然风气
2020-12-05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从侧面反映了
A.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社会阶层的变动D.各国的历史风貌
10 .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说明
A.史书体例有所创新B.新式选官制度建立
C.社会阶层发生变动D.统一历史趋势显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