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商代时期,玉器不仅是权力的载体,而且也被赋予了永生功能。春秋时期,“以玉比德”的观念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佩玉风尚逐渐形成。这表明从商到春秋(       
A.传统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B.旧有政治体制逐渐崩溃
C.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D.儒家仁义思想广泛传播
3 . 读下图,据此可知,当时(     
A.区域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B.战争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C.游牧与农耕文明融合加速D.区域性大国间冲突加剧
4 . 历史上九鼎八簋是中央政权的象征,也就是只有天子可以拥有。而诸侯只能是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不仅出土了曾侯乙编钟,更惊现了一套完整的“九鼎八簋”。这说明(     
A.曾国综合实力强大B.曾国有称霸的野心
C.礼乐制度完全瓦解D.曾国生产力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时期,周王和诸侯、卿士之间实行定期的会盟朝聘之礼。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由诸侯主持的会盟就有22次之多,而诸侯之间的朝聘更是频繁。会盟朝聘活动的变迁表明(     
A.礼乐制重在规范人伦秩序B.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
C.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瓦解D.思想变革影响政治形势
6 . “告朔”是西周礼制之一。按礼,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颁布第二年的历书给诸侯,诸侯接受历书之后把它收藏于祖庙,每逢初一就杀羊祭庙,叫“告朔”。到春秋时,许多诸侯已不再亲临祖庙“告朔”。据此可知,当时这种礼的变化反映出(     
A.分封制的瓦解B.礼崩乐坏C.宗法制的建立D.应时而变
2023-06-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双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周贵族墓葬中的陪葬玉器材质上佳、雕工精卓、但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墓葬中的玉器所选玉质大多粗糙平常、雕琢草率。这种差异反映出当时(     
A.关注现实的趋势在增强B.贵族阶层的特权完全丧失
C.宗法分封体制逐渐解体D.官营手工业地位遭遇冲击
8 . 楚国为春秋时期子爵封国,按先王之制,国都“方三里”,不足1平方公里。考古勘查发现,楚郢都的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是“方三里”的14倍。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城市经济繁荣发展B.阶级分化日趋严重
C.诸侯冲破礼制束缚D.国家组织力的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列成语典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史事,给它们确定一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退避三舍晋文公在即位前流亡时曾被楚成王收留,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将退避三舍(九十里)。后来晋楚相争,两军在城濮相遇,晋军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楚庄王在推行霸业时,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追问象征王权的九个鼎的大小轻重
孰不可忍鲁国权臣季氏使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六十四人)的舞乐队。孔子谈到季氏时,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A.诸侯争霸B.战争频繁C.艺术发展D.社会变革
2023-03-25更新 | 32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七雄的名臣名将,绝大多数都不是君主近亲,他们往往来自下层贵族或平民,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被擢拔而受重用。这说明(     
A.分封制度日益趋向衰落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出现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