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鲁昭公十七年(前525年),出身于东夷的郯子到鲁国,追溯自己的东夷祖先为黄帝、炎帝、共工、太皞、少皞、颛顼6位上古帝王。孔子听到郯子的做法时,对其做法高度认可。这表明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出现B.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C.礼崩乐坏局面形成D.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2024-02-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期,世官制盛行,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军功制和养士制渐成社会主流。这一变化(     
A.与诸侯战争的频繁关联较大B.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
C.说明选贤任能获各阶层认可D.促进了士族阶层的崛起
2024-05-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果说在周代所设定的礼乐制度之下,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士的游离,带来了变化的可能,其中,《管子》中有一段很直接的描述:“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士”(       
A.秉持积极入世的价值观B.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渴望实现地主阶级统治D.重建起以德治国的理论
2024-04-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新模拟(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