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战国七雄人才吸引力变化趋势图。导致吸引力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发展的水平B.选官制度的革新
C.社会变革的深度D.地理位置的优劣
2024-02-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左传·昭公十四年》云“好于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左传·成公十三年》载晋厉公遣人指责秦“倾覆我社稷,帅我鹜贼,以来荡摇我边疆”。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诸侯国之间有明确的疆界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国家统一成为必然的趋势D.秦国对经营边疆的重视
3 . 春秋以来,郑、卫等地兴起的民间音乐,受欢迎程度远超周朝官方所倡导的雅乐。其遭到孔子“亡国之音”“淫声”的斥责,却受到齐宣王、魏文侯等新兴地主阶层的赞叹。这一时期,对郑卫之声的不同态度(     
A.预示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说明了音乐功能的增强
C.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巩固D.促成了民间音乐的兴起
2023-12-13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春秋时期,齐桓公主持葵丘会盟,盟国相约“无忘宾旅(保护过往的宾客和商旅)”“无遏籴(保障彼此之间的粮食买卖顺利进行)”;晋、楚弭兵之会,约定“同恤菑(农耕)危,备救凶患”。此类盟约(     
A.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制度B.构建了全国性贸易网络
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D.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落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吕思勉认为:至东周之世,九流并起,而臻于极盛。秦汉儒、道、法三家之学,及魏晋时之玄学,合儒道两家,并不过衍其绪余。这段论述的主旨是(     
A.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战国至魏晋思想统一的趋势形成
C.百家争鸣奠定了后世文化的基础D.三教合一成为当时思想文化主流
6 .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
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2023-08-17更新 | 1594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2004年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马里兰大学成立,美国孔子学院数量目前已增加到六十多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重视。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走向一致
B.中国的和平堀起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C.优秀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世界性
D.儒家学说需要重新解读其现代意义
8 . 聘礼是王、诸侯国之间结好关系之礼。西周时期,聘礼主要是天子聘诸侯,诸侯觐见天子,诸侯间的互聘并不显著;春秋时期,天子与诸侯间的聘礼十分稀疏,诸侯间的聘礼日益频繁;至战国,聘礼已不再经常举行,七国间由辩士任使臣的遣使交通却非常频繁。这表明(     
A.时局变化推动礼仪革新B.外交更加注重现实利益
C.实力决定列国关系走向D.诸侯国结盟与背盟频发
7日内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初年,楚、吴均因文化落后被称为蛮夷之国,但到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及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却被《春秋》改称为“楚子”“吴子”;杞君(夏之后裔)朝鲁君时用夷礼被贬称为夷,后改用周礼则又得称为“诸夏”。上述称呼变化印证了,当时(       
A.列国纷争的现实B.华夏认同的观念C.夷夏关系的对立D.儒家思想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西周时,统治者提倡“敬天”“敬事上帝”,强调“四时致祭以常保天命”。但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法家强调“敬上奉法”而不言“敬天”,庄子主张“时祀尽敬而不祈喜”。这一变化反映出,先秦诸子(     
A.注重关注人世现实B.沿袭西周天命思想
C.提倡融合百家精华D.着意迎合诸侯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