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但是,春秋时期日益频繁的战争使军队对兵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平民政治的发展B.社会转型的趋势
C.中央集权的确立D.军功爵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从荀子开始,儒学出现了由“道”向“术”转化的趋势。在理想与现实中,荀子一改孔孟“从道不从君”的做法,主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这种变化表明儒学
A.与法家思想日益融合B.政治实用性明显增强
C.其民本思想逐渐弱化D.思想保守性逐渐显现
2020-12-01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019-10-13更新 | 751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六)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3-12-11更新 | 31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适应性练习(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传统儒学是把天看成是一个有意志的天,荀子认为天是一个自然的天、物质的天。荀子的这种思想明显受到道家天道观的影响,但又扬弃了道家天道观神秘主义的成分。这反映了
A.文化氛围由活跃转为沉闷B.荀子背离了儒家的核心观点
C.荀子顺应了思想合流的趋势D.荀子思想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021-01-14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民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1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齐成王“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武子为军师”。秦人以范雎、蔡泽为相,主课议;用白起、王为将,主征伐。战国晚期各因将、相分途的趋势愈加明显。由此反了战国时期
A.各国官制差异逐渐消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政权架构日趋专业系统D.战争使武官的地位提升
9 . 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0 . 战国时期在郡县之外仍设有封君,封君拥有大小不同封邑,有征收赋税及其它特权。但在其封邑之内,必须接受国君命令,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到封邑,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重新恢复B.国君封君权力相互制约
C.中央集权趋势明显加强D.地方监察制度逐步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